你好,欢迎光临! |  请登陆 |  免费注册

 
单击图片换张图片
  
需求发布与检索

转让
信息
投融资
信息
需求
信息
技术项目 |  专利 |  版权 |  商标 |  新产品
技术
转移
财税
法律
评价工具

北京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2018年度绩效管理的自查报告
2019-01-15  |  浏览:2639次  |  编辑:云平台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市科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进一步提高站位,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争当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本年度,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三城一区”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调研,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确了方向和路径。市科委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牵头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决策部署,发挥统筹协调、联络服务、督查落实等重要作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市科委承担市委重点督查事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等决策督查任务59项,市领导批示办理、调研会议指示事项落实等专项督查任务128项,绩效管理任务56项,承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18件,所有工作任务全部优质高效完成。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1300条,向市委、市政府、科技部报送政务信息1116条,累计采用302条。成功举办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在京揭牌。围绕量子科学、石墨烯、脑科学、医药健康基础前沿领域成功举办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系列活动。北京市落实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7方面工作、5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前三季度,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63.3%,继续发挥主要带动作用;新设科技型企业5.64万家,累计达54.6万家。1-11月,全市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7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24%;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4.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北京地区69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通用项目总数的30.8%;212项科技成果获得本市科学技术奖励。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957.8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将达2.5万家,创历史新高。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333家,总市值达5.5万亿元。176人次入选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占全国36.5%。“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8”结果显示,北京排名全国首位。美国知名市场调研公司CB Insights发布《全球科技中心报告》,北京被评为高速成长的科技中心。英国《自然》杂志刊登《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北京蝉联全球第一科研城市,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主要工作

 坚持“一个统领”“六个着力”和“两个优化”的工作思路,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2018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落地实施。

(一)一个统领:以“三城一区”规划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24项工作任务、重点项目为统领

 履行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秘书处职能,加强“三城一区”规划编制调度。市科委牵头编制怀柔科学城科学规划,会同昌平区牵头编制未来科学城规划。推动成立怀柔科学城发展战略专家组,与昌平区共同成立规划编制组,紧紧围绕“科学+城”不断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坚持国际视野,开门编制规划,广泛开展调研咨询,高质量编制完成怀柔科学城科学规划和未来科学城规划。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规划已经市委常委会审议,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已经市政府专题会审议,怀柔科学城规划已提请市政府专题会审议。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三城一区”建设发展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按照“细化、量化、具体化、项目化”原则,制定《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2018年工作方案》,明确224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经市委常委会审议后印发实施。进一步细化“季督查、年评估”的机制,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共同开展专项督查及绩效考评,截至目前224项任务和项目总体进展顺利,216项任务和项目预计能够完成年度目标,占总数的96.4%。正在积极谋划2019年度工作方案和重点任务。

(二)六个着力:推进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围绕着力承接重大科技任务、着力服务“三城一区”发展、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六方面重点任务,实施16个重点工程和专项,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在今年国务院大督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组”迎检工作中,牵头形成自查报告,凝练13个叫得响、立得住、具有北京特色的典型案例,获得督查组高度肯定。

1.着力承接重大科技任务

   加快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组建由诺奖获得者等多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委员会,部署重点项目研究,推进共建单位科研人员“双聘”与科研设备“共享”。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已正式引进5位PI,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了首批56名“脑科学中心合作研究员”。发布智源行动计划,推动成立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积极承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争取新一代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大数据、类脑计算、种业自主创新等领域更多任务落地北京。聚焦杰出青年人才,设立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善基金人才培养体系。设立重点研究专题,资助数学和物理等学科发展。

  2.着力服务“三城一区”发展。

  持续增加对“三城一区”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聚焦、项目聚焦、资金聚焦。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在前沿新材料、碳基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一批关键共性、前瞻引领、颠覆性技术项目。突破怀柔科学城,积极部署物质、空间科学实验室建设,推进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首批重点支持“可穿戴自供能系统开发及应用”等30个项目落地。搞活未来科学城,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与未来科学城央企开展实质性合作,布局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及智慧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升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智能装备等领域搭建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相关高精尖产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集聚。支持在顺义区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

  3.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出台《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研究制订工作细则等配套文件,探索在政府放权、财政资金支持与使用、绩效评价、知识产权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制度突破。研究起草《北京市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增设人物奖项、调整奖励等级、实行提名制等改革举措。修订《首都科技创新券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创新券资助范围。推进全市出台财政科技经费和项目改革21个配套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28条新政落地生根。加快《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立法,于今年11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立项论证。创新科研项目立项方式,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石墨烯等领域专项采取国际第三方机构评估方式,对拟支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人员开展针对性评价,科研立项更加精准。全面启动市科技创新基金,组建市场化专业化基金管理公司,母基金有序运行,已完成对中科创星、君联资本、华盖、联想创投、百度风投和国新洪泰等6支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坚持“抓两头,打通道,汇聚四方力量”,强化与在京高校院所共商共建,梳理各区主导行业和培育行业,研究提高科技成果承接能力。

  4.着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出台《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编制《北京市关于促进无人机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本市无人机发展重点任务和措施。发布“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推动建设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区块链跨链教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启动编程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实施“快乐码农计划”。支持开发高度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平台,在亦庄建成国内道路种类最完备、设施齐全的自动驾驶测试场地,开展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验证。

  率先实施“科技冬奥”专项。先期启动高速运动跟踪摄影、云转播中心、智能翻译服务等一批科研项目,并在相关场馆进行技术集成应用与测试。提出“冬奥,智能新时代”理念,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冬奥”作为科技冬奥主线,积极筹建智慧冬奥检测实验室。组织开展北京冬奥农产品供应和食品安全科技攻关,保障冬奥会食品安全。

  科技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北京水环境创新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城市交通大脑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涌现出一批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创新成果。联合市环保局发布第二轮PM2.5来源解析最新科研成果,明确大气污染治理主攻方向。启动空气质量达标关键技术及路径研究工作,组织开发便携式重型柴油车监测设备。开展失智老人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老龄科技研究,建立居家养老辅具产品数据库。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编制《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推进本市六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科技特派员达到8812名,培育了50家北京市“星创天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和开放创新。会同津冀两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签订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三年合作协议,实现基础研究联合资助强度翻番,推动科技创新券在京津冀区域相互衔接、统筹使用。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与河北、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云南等1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合作关系,与38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对接,助力新疆和田地区100名和内蒙古、河北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励讯集团加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合作促进“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在京落地。举办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第九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京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北京-特拉维夫创新大会等品牌活动。

  5.着力全面从严治党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责任扛在肩上,紧紧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抓党建、议党建,研究谋划、督促推进、考核问效步步推进。出台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制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做到“两个坚决维护”,树立鲜明的政治导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学深悟透做实。坚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基层党组织分别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和政治学习计划,在全委推开“一规一表一册一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对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考核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情况检查。坚持做实思想工作,发挥党员作用。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部署,委党组、委系统27个党组织和564名在职党员完成报到并开展活动。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办法。全员层层签订个性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层层传导工作压力,使责任落实“全覆盖”。坚持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贯穿全年。在全委开展“反对‘四风’、转变作风”大讨论活动。围绕可能存在的“四风”问题新动向,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和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组织廉政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典型案例通报等形式开展教育警示。发挥谈话提醒和约谈制度的作用,出台《市科委党组对领导干部提醒和诫勉工作细则》,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和廉政约谈。

  坚决落实巡视整改任务。委党组坚持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对标中央和市委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将巡视整改工作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在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高、深化推进,努力做到既治标又治本,推动从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实现突破,及时固化整改成果,研究和提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措施,制定符合科技工作实际的制度办法,保持整改对整体工作的长效作用。

  6.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机构改革。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机构改革方案》,对照科技部“三定”职能,合理设置市科委“三定”职能,完成市人力社保局外国专家管理职责及相应机构职能转隶;增设“承担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相关工作”等职责。突出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聚焦人才,简政放权,围绕承担的职责,形成新的内设机构设置,积极谋划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确保以更优的机构、编制配置,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更好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政务运转规范高效。市科委承担市委重点督查事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等决策督查任务59项,市领导批示办理、调研会议指示事项落实等专项督查任务128项,绩效管理任务56项,所有任务全部按时完成。承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18件,全部高质量办复,得到代表、委员的高度认可。编制市科委工作规则,围绕行政工作关键环节,梳理形成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内外事活动等70余项制度。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科技干部培训教育,组织安排各级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组织的中短期培训43期69人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处级干部精品班、青年骨干素质能力提升班、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等各类培训30期,覆盖2000余人次。丰富干部队伍人员构成,接收挂职干部,加强对派出挂职、人才京郊行、第一书记、科技部驻外后备干部等人员的跟踪培养。研究制订关爱干部职工的意见,出台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完善干部激励机制、促进身心健康等措施。

(三)两个优化:优化机制、优化服务,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好保障

  1.优化机制,确保2018年度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

  紧抓与中央部委单位的协调联动,优化“一处七办”工作机制。印发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会与本市合作协议任务分工,及时跟踪落实情况。积极推动在京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印发中科院、北大、清华等9家高校院所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分工,及时跟踪各部门对接高校院所工作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共编制工作简报16期,专刊6期。组织召开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会议、北京办公室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办公室“一处七办”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等50余次,协调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2.优化服务,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和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将面向广大创新主体提供政策发布、咨询、信息展示等服务。推进科技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支持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支持专业创业孵化机构搭建“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着力打造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研究制订科技领域营商环境举措,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梳理权力清单,优化服务事项,推进政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包”,已为零壹空间、东土科技、时代凌宇等44家开展一对一“贴身”服务。

  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创新氛围。2018年,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宣传报道超过1000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000条。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30余次。主要负责同志两次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分别就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改革等话题与市民、市政协委员沟通对话。市委市政府和科技部各类信息刊物采用我委政务信息302条。编制《首都科技信息》23期。强化由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各区协同推进、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首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成市级科普基地420家,社区科普体验厅92家、中小学校科学探索实验室88家,科普场馆展厅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实现各区覆盖和城乡均衡,推广科普基地视频片60部、科技互动展示项目700余项,增强百姓的科技创新获得感。组织策划科技周、科博会和深圳高交会专题展示,组织参加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从不同维度展示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及成效。

  三、存在问题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例如,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区两级科技干部队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服务国家创新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协同有序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机制,不断提高科技干部队伍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胜任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形成制度优势、领域优势、人才优势,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好支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关闭
关闭